10年专注线上教育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航页课堂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个别教育计划怎么写(我是中学生班长怎么管理班级)

时间:2023-05-26 作者:admin666ss 点击:11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个别教育计划怎么写】,以及【我是中学生班长怎么管理班级】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个别教育计划怎么写,我是中学生班长怎么管理班级?

在这秋高气爽的天气,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班长是班级的组织者,半个领导者,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落实贯彻者,是班级全面负责班级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的小管理者,也是同学和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协调者,可以说,班长等于半个班主任,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任重道远。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班级只是单位,不是集体。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你需要让班级像一个家庭,可以存在矛盾,但一定要有凝聚力。团结,友爱,积极向上。

作为班长,第一步是协助老师,把学习的氛围建立起来,学习是根本。

班长的责任,像一个小大人,要敢于扛责任。让大家知道,什么事都别怕,有你在前,天塌了有你第一个站起来顶着。和大家要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心理偏见。比如,每个班都有成绩弱得,也有调皮的。学习弱得要帮助,调皮的要先做朋友再劝导。和所有人,都要合得来,合得来才能玩到一起去,才能树立权威。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学生应该如何自律?

根据我做班主任10年的经验,要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必须要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能力,以初中生为例,对于初中生来说,我觉得他们已经具备了自我管控能力了,可仍然有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我们老师就该去引导他们怎么去做,怎么去管理他们,我总结了下面几点。

1、交流谈心,多肯定,多鼓励

隔一段时间,就要与他们简单交流一下,说说他们最近的表现,当然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更多的是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给他们树立信心。

2、互相监督和相互提醒,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个别教育计划怎么写(我是中学生班长怎么管理班级) 热门话题

很多学生在自控力方面确实差一些,再加上可能学习上困难,学习吃力,慢慢就不喜欢学习了,作业就没法做,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上自习别人都在做作业,他们就做不进去,太多不会的,这种情况下需要找个监督他们的,帮助他们的,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管理自我能力上,帮助他们去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和缺点,慢慢跟上来,这样他们才能心思放在学习上,才能稳住。

3、严师出高徒,有错必罚

如果学生始终无法管控好自己,那么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级制度,当他们犯了错,违反了纪律,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写检讨,反思自己等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就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要有规则意识。

4、制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让良好的班级氛围去感化,去影响他们,当班级里的学生都认真学习,都能够遵守纪律时,他们也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也会做好,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所以对于个别学生的转变,不妨先培养好班集体,一个各方面比较健全,比较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会不自觉的去维护集体荣誉,慢慢的就成为习惯。

如何能正确巧妙行使惩戒权?

学生太懒不听管,老师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要对症下药。

首先,老师要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课讲的乏味无趣了,还是对待学生不公平,用有色眼镜看人了,还是光布置任务,不检查,不履行,导致在学生心目中没有了威信等等,如果老师自己做的不够好,就要赶快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怎么做。

其次是学生的问题,就要看看是什么情况。学生聪明但是懒散,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就要耐心交流,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由易到难,慢慢加强学生的自制力。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惩戒手段,但是不能带情绪去体罚学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很努力,但是能力有限,智力跟不上,就要降低要求,用关心爱护去感化学生,使孩子主动的积极学习,而不再和老师拧着干。

总之,对待学生太懒而不服管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冷静思考对策,不能冲动,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要理智地寻找解决的办法,艺术地应对这样的学生。

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

这位家长您好,看到您的问题,我能够感受到您的内心是多么焦虑。

您的问题中有3个关键信息:

一是“小学二年级”。这个信息意味着您的孩子正处在“7、8岁讨人嫌”的逆反期,这给问题解决增加了一定难度;二是“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这个信息说明,您的孩子“粗心”已经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具有行为惯性,这一点最值得警惕;三是“多练”是否可行。这个信息说明,您寄希望于“多练”解决“粗心”问题,但是不确定,拿不准。

作为老师,我现在掏心掏肺地告诉您,“多练”肯定有用,但是“多练”不是“傻练”,不是简单重复“抄错题”,应该是在准确掌握了孩子的“病根儿”之后,从“练什么,以及怎样练”来入手,进行“刻意练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我也有一些建议提供给您,希望可以为您分忧。

一、要解决孩子“粗心问题”,必须首先搞清孩子“粗心”的病根儿在哪里。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外在的行为,总能找到这种行为的根源。

我分析了一下,容易造成孩子粗心大意的根源,有7个方面:

根源之1:做题时审题不严。表现在,读题不细,没有建立逐字读题的习惯,造成信息错漏。很多二年级孩子在读题时,往往眼睛一扫,直接作答,没有逐字阅读、理解,造成题意信息或者读错,或者掌握不全。

比如: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作答:18 ÷ 3= 6(天) 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1次,每次3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3×2。

根源之2:做题过程不规范。表现在,步骤不全,字迹潦草,没有形成“打草稿”的习惯,中间误写,结果错漏,形成“一步错步步错”。

比如:习题:小明买2卷胶卷,每卷36张18元,小红买了3卷胶卷,每卷24张13元。谁买的胶卷合算,为什么?作答:小红买的合算,因为13<18 错因分析:没通过计算直接看数据而得出错误结果。又比如:习题:把成语补充完整。 作答:三顾茅庐(“茅”少撇;“庐”下写成卢) 错误分析:书写潦草不认真。 

根源之3:做完题后检查环节缺失。表现在,做题或做作业之后,只求速度不问质量;只求完成,不求正确,缺乏认真检查,复核验算,造成实际上的“做完就好,对不对拉倒”。

比如:习题: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问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 作答:36-7=29(岁) 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作业完成之后,没有检查复核,造成简单问题不得分。

根源之4: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在,基本的文字、数字或者符号概念没有形成清晰的记忆,造成答错。

比如:习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作答:李白错因分析:对此诗作者记忆不牢固,须重新学习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

根源之5:做题技能不熟练。表现在,题量不足,没有达到熟练程度,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

比如:习题:计算一下一个月(30天)有多少小时?作答:30×60=1800(小时) 错因分析:时间类题目计算量比较少,对1个月30天,1天为24小时的常识缺乏认知。

根源之6:家长缺乏纠正经验,“提醒多,不见效”。每次考试结束后,家长看到红叉丢分的考卷,往往怒不可遏,有的还在情急之下对孩子进行打骂。殊不知,正处在青春逆反期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心理不稳定,面对家长的训斥,温和一点的低头不语,脾气糟糕的直接顶撞,解决不了问题,还伤害了亲子关系,真是得不偿失。

根源之7:年龄及学段特点容易造成“粗心马虎”。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阶段及学段特点分析看,一方面,孩子刚刚从以培养兴趣为主的一年级进入到以培养素质为主的二年级,学科知识难度陡增,知识负荷相对繁重,孩子很不适应,能够完成作业已经不易,出现错误则在所难免。从另一方面看,孩子在二年级正处在成长叛逆期,特殊的心理特质决定了,这个群体容易心理躁动,专注力不强,坐不住、静不下,需要老师、家长格外关爱,投入更大的耐心。

综上所述,孩子的粗心只是表面现象,要从检查复核、审题解意、规范做题、知识掌握、技能熟练以及家长辅导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病根儿,对症下药。

二、解决“粗心”病,家长要标本兼治,须从孩子的认知、技能、态度以及外部监督等多个角度入手,从改变孩子的行为流程开始,循序渐进,才能改正孩子的“粗心大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认为,人的习惯性行为不能根除,只能用另外一个习惯来代替。这就意味着,作为家长,必须着眼孩子的行为改变,建立新的习惯,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克服“粗心”的毛病。

为此,我给家长提3点建议:

建议1:多种形式提高孩子“自省自励”的意识,实现自动自发,主动纠错。

具体的措施有3项:

一是重新分类错题本。孩子的错题一定不能一股脑抄在一起,混为一谈,这样不方便记忆。要帮助孩子按照错题的错误类型进行分类,每次考试前、做题后、复习中,都要重新看过、做过,以“不二过”的态度保证一次就正确。

错题本可以分为4类:写错类:从题干中抄写或者计算中带错的错别字、数字、符号类,这类题记在一起。误解类:没有读懂题意,主观臆测造成误解题意,形成错题。费时类:一道题搞了很久,总算做出来了。费时的原因,常常是某个概念不清晰,被老师或者同学一点拨,一下子豁然开朗,看似一点就通,实则是基础不扎实,要通过知识清单的形式重复学习,汲取此类教训。因此,这类题也要放进错题本,方便复习。不会类。压根不会做,老师讲过,印象不清晰,先记下来,没事就看看。

二是参照鲁迅先生“刻个早字”提个醒的做法,在孩子的书籍、笔记本、铅笔盒上把“认真审题,检查2遍”写在封面上,每当月考、中考、期末考试前,进行自我提醒。

三是平时加大习题练习量,以量代质,提高做题效率,建立“一次就正确”的“手感”,加深自我认知。

建议:2:提高孩子“自我检错”能力。要从做题流程上环环把关,防止出错。建议家长采取“精细”4步法进行训练:

第1步: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源。每次开始学习,都要让孩子静心收意,最好设个闹钟,建立作业时间,就象考试一样,有了时间压力,孩子会更加专注,就容易避免粗心大意。孩子学习期间,建议关掉手机、电视,拿开游戏机、小玩具,去除可能影响孩子专注度的干扰源,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然后再休息娱乐,这样能够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步:逐字审题不少于2遍。开始做题时,孩子要放慢速度,用铅笔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题,对关键词要在下面划上横线。一遍读下来知意,再读一遍知题,让自己完全理解题干的信息,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都能看到,这样就不会出现“看错数字、漏掉条件”等低级失误,保证从一开始就能把题目理解透彻。第3步:做题步骤写完整,过程书写要规范。做题时,每一题都要写出完整步骤,不要嫌麻烦,就当是磨性子。哪怕是在草稿上写,不用交,也要认真写,以此督促孩子形成规范的解题习惯。把解题过程清晰地写出来,方便将来检查、验算,也能保证卷面清楚。家长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只要平时答题熟练,时间是绰绰有余的。第4步:做题步步检查,完成2次验算。每一次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步骤完成,都要进行核对,提高思维的严密度,同时,在步步检查的基础上,每当题目做完,先行验算核对一次;等到作业全部做完,再检查验算一遍,长此以往,形成固定做题程序,就会避免很多因为数字、符号在过程中的错漏造成错题。

建议3:提高家长“辅助纠错”能力。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在成长中要经历3个叛逆期,分别是2-3岁、7-9岁、14-18岁。这其中,7-9岁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上二、三年级时期,家长在这个时候跟孩子的交流,要改一改过去孩子幼儿园时期的表达方式,要变命令为商量,多用“激将法”,少用“强制式”,这样容易与孩子达成共识。

在操作上,要从3个方面切入:一是要督促孩子分类更新错题本。严格按照4类错题标准进行时时更新,并定期巩固。二是要跟孩子协商出一个时间表,建立闹钟提醒制。建议从早晨起床开始,把晨练、洗漱、早点、晨读、上课、午餐、午休、下午课、眼睛保健操、放学回家、课外班、晚餐、作业、复习预习、晚读等一一列出,时时提醒,并分类打钩积分,进行积分奖惩,逐步实现孩子生物钟固化。这样有利于孩子生活规律,做事条理性强。在学习中,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做对”上,不要放在“做完”上。如果粗心出错,要以“错1答5”为惩罚;如果全部正确,可以积分奖励,正向强化,让孩子迅速进入正轨。三是家长要加强自我情绪管理,时时摆正心态,调整亲子相处模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这个期间,家长最好能为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空间,让孩子拥有一定自主权,比如:读书、装饰、学习安排等等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学会适当放手;此外,这个时期,家长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在孩子身边,一起聊聊学校、说说课程,一起逛逛街、看看电影等等,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度,只要心理平和,孩子一定会成为严谨细致的阳光少年。 总之,当发现孩子有粗心大意、马虎出错的现象时,家长不要着急,应该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多听孩子说,多跟老师谈,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从建立行为习惯入手,逐步正向引导,孩子就能克服缺点,健康成长。

最后,我把教育家于漪先生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于漪先生说:“所谓学习障碍,就是阻碍你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各种内在或外在的不利因素。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严师”,又是孩子的知己。”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我,可获得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深度交流,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关于【个别教育计划怎么写】和【我是中学生班长怎么管理班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