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氏教育好不好,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堪称历史上最巧合事件之一的就是美国两位总统的遇刺,这涉及美国总统林肯和肯尼迪,他们都有个“肯”字?不是o( ̄ヘ ̄o#)
林肯,曾经在美国拿过两个第一:
①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排名第一。
②美国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
我觉得,论历史事件巧合度,他和肯尼迪也能排到第一,其巧合程度,让人感觉简直不可思议。
林肯遇刺林肯打败了当时美国南部的分裂势力,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终结了美国的奴隶制。他初次荣登总统宝座是在1860年,由于出色的政绩,于1864年得以连任,可就在连任的转年,即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时值南方部队投降第五天。
约翰·威尔克斯·布斯,他是刺杀林肯的凶手,当他刺杀成功后还嚣张的站在台上向观众们怒吼,这就是暴君的下场!而当时的观众还不知道林肯总统已经被其刺杀(重伤,大约9个小时后的转天死亡)。
布斯是个比较奇葩或说比较另类的人,他全家都倾向于支持北方政权,支持南北统一,只有他深深的同情南方的奴隶主们,希望南方政权能够兼并北方,于是他对林肯进行了刺杀,由于在逃跑时被旗帜绊倒而摔断了腿,所以因行动不便在逃亡的路上被击毙,但是据事后的专家分析,布斯是自杀的,因为军队直接放火焚烧他所藏身的一个仓库,绝望的布斯开枪自尽。
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悲剧,但是林肯的死有一定必然性,因为他所主导的南北战争,引发了大量南方支持者的仇恨,而必然性在于,他早就想开除那个在隔壁喝酒、不能恪守职责的保镖,但是林肯无比彪悍的夫人不同意,这个保镖是夫人推荐来的,有一定关系,而这位保镖在工作方面的不负责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林肯却因为惧内,不敢调换。
在美国有个不是新闻的新闻,夫人玛丽对林肯的咒骂声,整条街都听得见,和女人谈笑风生?一杯热咖啡就直接泼向林肯,如果是普通拌嘴倒还好,他的夫人总是讥笑林肯的长相,在人格上对其进行侮辱,这就是乌鸦落在猪身上了。
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是将电报房当做蜗居之所,目的无非就是逃避家庭,逃避妻子对他带来的伤害,而处理军事要务,则是天大的、最好的、令人无可反驳的美妙借口。
肯尼迪其任期内,对于世界而言,最著名的莫过于登月计划和其自身被刺杀这两起事件,他是美国第35任总统,与1963年11月22日遇刺,以他命名的建筑物很多,比如航空母舰、图书馆、学院、机场等等。
他遇刺的大致情况是,当他们乘坐敞篷轿车经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被枪手枪击,并于当天下午死亡。葬礼很隆重,包括苏联在内的9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参加。
至于玛丽莲梦露,大家都清楚他们的情人关系,我就不多占篇幅了。
巧合之处①林肯与肯尼迪当选总统整整相差100年。
林肯是1860年,肯尼迪1960年。
②凶手的出生年份相差整整100年。
刺杀林肯的凶手出生于1839年,而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出生于1939年。
③林肯和肯尼迪死后,继任的副总统都姓约翰逊,一个生于1808年,一个生于1908年,相差整整100年。
④二人的名字互为秘书。林肯的秘书-肯尼迪,肯尼迪的秘书-林肯。
⑤二人的名字互为遇刺地点。林肯是在福特剧院遇刺,而肯尼迪遇刺时所乘坐的汽车品牌是-福特·林肯(自罗斯福总统起,一直到现在,美国总统的专车都是福特·林肯)。
⑥二人遇刺的日期都是周五。
⑦二人遇刺时,夫人均在身边。
⑧都是被后方射击的子弹击中头部。
⑨两名刺客在行刺后的逃跑场所互换。
刺杀林肯的凶手由剧院逃到了仓库。
刺杀肯尼迪的凶由仓库逃到了剧院。
⑩凶手的下场相同,没有接受审判就已身死。
知否番外篇康家大结局?
在知否原著中,康家老爷直接同意了盛家的请求,将正妻康王氏送到了慎戒司,至死不得出。之后康老爷自是终日和一帮妾室度日,康家还是和从前一样,并没受到什么影响。
而康姨妈做的孽没有殃及王家,但她的两个嫡出的女儿:康允儿、康元儿,都没有好下场。这个狠毒的女人教育出来的女儿,要么糊涂如康允儿,要么狂妄偏执如康元儿,即便早已出嫁,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以98岁高龄在上海逝世。作为中国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曾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一同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合称为“三钱”。“三钱”是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人物,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大家。在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征程上三钱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而“三钱精神”在21世纪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
新中国三位顶级科学家都姓钱,那么三人之间是不是有点关系呢?事实上三钱之间还真有一点血缘关系:三钱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的“钱”指的就是吴越钱氏。三钱尽管都出自吴越钱氏,但却出自不同的分支:钱学森是临安分支,钱三强是吴兴分支,钱伟长是无锡分支。这也就是说三人的祖上早就各自分家,而出自不同支派的三人在早年其实是互不认识的。
这样三个看起来彼此毫不相关的人却有着共同的始祖。吴越钱氏的始祖钱镠本来是唐朝末年杭州的一个私盐贩子。公元875年左右钱镠投入地方武装董昌部下。自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至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钱镠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帮助董昌以一州之力打败了拥有浙东七州的军阀刘汉宏。此战之后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自称浙东军府事,任命钱镠为杭州刺史。
从此有了自己地盘的钱镠开始参与江浙地区的群雄逐鹿:钱镠成为杭州刺史以后接连占据了润州、常州、苏州等地。随着钱镠的实力日渐壮大使他与昔日的主公董昌之间形成了对峙局面:目光短浅而又狂妄自大的董昌竟以越州区区弹丸之地称帝,钱镠随即打着遵奉李唐朝廷的旗号打败了董昌。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朝廷册封钱镠为镇海、威宁两军节度使。朱温篡唐后册封钱镠为吴越王。
自立国之日起吴越国历代君主无不时刻以民生为重。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从而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然而当时有术士声称这一工程对王宫的风水气运会有不利影响,可钱镠却认为:只有千秋万代的百姓,从没见过千秋万代的朝廷,只要对民生有利就不该顾忌虚幻的风水之说。
钱镠临终前给子孙留下了“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家训。这些世代相传的家训和遗嘱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公元978年吴越国末代之君钱俶前往汴梁朝见宋太宗赵光义,事实上此时他已心知肚明宋王朝已削平除吴越之外的所有南方割据政权,那么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宋朝是一定不会放过吴越的。
钱俶在宋朝的压力面前没选择为捍卫钱氏一姓之江山而负隅顽抗,而是主动将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余万户人口造册奉送给宋太宗赵光义,就这样宋朝不费一兵一卒就兵不血刃削平了当时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地区也由此得以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权力之手握紧容易松开难。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然而退出历史舞台时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其实并不亚于上台之时。
钱俶不以一家一姓之江山为念,而以天下万民的生计为重,使江南地区免遭生灵涂炭,让百姓们能够平安地生活下去。正因为钱氏家族在立国江南的七十年间始终以民生为重,以致于多年后江南百姓仍无不怀念钱氏家族治理的时期。吴越钱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家风对钱氏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钱学森能毅然放弃在海外优越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未尝不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百家姓》中“赵”排第一位是因为宋朝皇族姓赵,“钱”排第二是因为当时的百姓感念钱氏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做出的抉择。尽管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富不过三代”,然而吴越钱氏自唐末五代时期的钱镠起一直兴盛至今: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所折射的是吴越钱氏的辉煌。
作为吴越钱氏始祖的钱镠终其一生不过割据一方。钱镠要论历史知名度自然比不得秦皇汉武这种大一统王朝的君主,然而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的后裔在时过境迁之后泯然众人,可唯独吴越钱氏却能奇迹般代代兴旺不绝。如果一个家族出现一两个大人物可能是偶然,如果一个家族代代兴旺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如今钱镠的后人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在50多个国家中有100多名钱氏后人都是科学院的院士。
吴越钱氏不仅家族内部人才辈出,与之结亲的家族似乎也具备类似的特点。钱学森妻子的家族以及妻子的表亲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所著《军事常识》是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国防论》则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蒋英的表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蒋英的表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所以说起来金庸还得管钱学森叫姐夫。
钱学森本人是科学家、夫人是音乐家、岳父是军事家、两位老表是文学家。这一家子居然能同时涵盖科学、音乐、军事、文学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这恐怕也和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钱学森曾说过:“我幼年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家风的传承对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是何其重要。
王温主要成就?
王温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包括:
1. 研究发现了微生物中一种新型的DNA修复酶:NAD依赖性DNA-腺嘌呤酰基转移酶,为进一步理解DNA修复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2. 带领团队开展了基于DNA扩增技术的分子诊断研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3. 为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基金奖等。
4. 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成员,在推动国内外医学科学领域合作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