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岁了怎么教育,两岁的宝宝每天应该吃什么?
我家宝宝刚满两周岁,我来说说她的饮食。
1、牛奶
宝宝是20个月断奶的,因为一直是母乳喂养,她不喝奶粉,所以断奶后,牛奶成了母乳的替换,每天早饭前一袋约200ml,基本都能喝完,下午晚饭前4点多还能喝一袋,我给她买的鲜牛奶,奶香味更浓,她比较爱喝。
1-3岁的宝宝建议还是以配方奶为主,实在像我家的一样不能接受的,再考虑纯牛奶,一般每天喝400-500ml为宜。
2、鱼类、虾类
儿童吃虾的好处很多,如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等。现在她已经长了18颗牙齿,具备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大虾基本都是给她煮着吃,扒完皮给她就可以,一般一顿饭都能吃2-3个。
鱼类里含有DHA,对宝宝身体的发展大有益处,所以很多医生都建议妈妈让宝宝多吃,鱼类我选择的都是刺少或没有刺的,像三文鱼、龙利鱼、鳕鱼,这三种吃的比较多,一般是蒸着吃,或者打碎成鱼滑,做成丸子放到面条里,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的。
3、粥类
现在宝宝每次饿了都会对我说的话就是:“我要吃粥”,可想而知她吃得最多的主食就是粥了,小米红枣粥、猪肝泥粥、八宝粥、菠菜粥、蛋黄粥等等,基本都是换着法的做,避免她吃腻,可以多加入一些蔬菜或肉松,像菠菜、猪肝、瘦肉,补铁又补血,对孩子身体发育很好。
4、面条类
宝宝的主食除了粥,最多的就是面条类的,为了避免她吃腻,除了面条,还有螺旋面、蝴蝶面、蜗牛面等等,都是换着吃,这样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面摆在她面前,比较有新鲜感,口感不同,也比较爱吃。一般都是搭配西红柿、菠菜、肉松一起吃,孩子非常喜欢。
5、面食类
像是饺子和馄饨,小笼包或蛋黄包等等,这种比较软的食物,都是宝宝比较喜欢的,但能吃多少就要看他了,像我家孩子,只转圈吃皮,馅儿的部分都不要,但像我姐家孩子也是2岁,就能完整的吃整个饺子或包子了。这类食物可以搭配面条或粥给他吃。
6、鸡蛋类
除了牛奶,孩子每天必备的就是鸡蛋了,鸡蛋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辅助食物。鸡蛋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7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基本我都是做成鸡蛋糕、或煮鸡蛋,这样营养成分更高,但是鸡蛋不宜多吃,1-2岁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质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添加1-1.5个鸡蛋就足够了。
总之,2岁孩子毕竟还是很小,吃的东西还是要以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多吃蔬菜,多添加含铁含钙多的食物以保障孩子长身体所需,注意少吃多餐,记得每天要吃水果哦!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您将选择怎样教育他成长呢?
你好,我是西堤plan,很荣幸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孩子2-3岁了,应该如何教育他成长?
我会从这4个地方教育孩子:1,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2,告诉孩子做错事情必然要承受后果;3,遇到问题不要退缩;4,家长时刻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孩子不能受到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该受到权威的压制。如果受到了束缚,孩子在明辨是非上会受到萎缩,这样的孩子就谈不上有独特的见解了。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是非观,不论是教养还是行为上,都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是压制他们。
某日,邻居父母在吵架,其实应该说孩子妈讲孩子爸骂得狗血淋头,骂的不堪入耳,不一会儿,只见孩子拿着他的玩具刀,低着头,抿着嘴,表情严肃的跑了出来,问他这是要干嘛,他头也不回的说:“我要修理修理她。”“修理谁?”“我妈!”"为什么?”“她欺人太甚。”
呵,好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啊
最后孩子被强悍的妈妈空手夺刀之后狠狠教训一顿,孩子行侠仗义受挫,只能泪流满面地趴在沙发上哭。
3岁孩子的是非观有时让我们哭笑不得。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孩子2,3岁的时候把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究人和事的对错,美丑、好坏、善恶,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另外还要引导孩子自己决定这件事要不要做,该做的事情努力去做,而不是做事情之前看别人的脸色,别人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做错事必要承担后果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他们有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当他们做错事了,要让他们明白做错事要付出代价,让他自己承担错事的后果。
在家长群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的妈妈说到:
她这个月已经是第5次被老师“请”去学校处理儿子打架的事情了。儿子经常因为小矛盾欺负同学,到了学校后,又要道歉又要赔笑脸。最后妈妈说:“我就不明白,儿子就不能体谅大人,总是屡教不改。”
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呢?这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替他们承受了做错事的后果。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更让他们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
因为2,3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犯小错误。可是我们在带孩子的时候比较心疼孩子,或者说怕孩子惹出大麻烦,就包办代替孩子处理了。虽然说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却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让孩子养成满不在乎,不计后果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要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才能避免孩子屡教不改。
对于2-3岁的孩子,他们做事通常会以“我喜欢”为标准,而不是以“我能不能做”为标准,那我们就要提前告诉孩子做错事的行为后果。比如:“你现在不好好吃饭,就要等晚上才可以吃饭了”然后把家里的零食收起来。几次之后,孩子自然会在挨饿中吸取教训,好好吃饭。
适当的给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和后果,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如果对孩子有危险的后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让孩子去承担。
遇到问题不退缩没有人愿意尝试失败,而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逃避问题。可是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最后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产生畏缩逃避行为。
林林的妈妈说:“林林现在3岁半了,遇到稍微复杂的事就不愿意去做。比如之前玩拼图,开始还挺开心的,可是拼着拼着,遇到困难就把拼图放一边。孩子就是不爱动脑,也不能坚持到底,我该怎么办?”
因为3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转移和隐藏情绪,他们面对困难的事情就会表现得不能坚持到底,甚至哭闹等反抗行为。要知道,2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最长是5分钟。3岁的孩子的专注时间最长是10分钟。所以我们不能用大人的专注力标准对待孩子。
其实孩子天生都会坚持某一件事,会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直到他们满意,可是如果孩子坚持到最后没有获得成功,就会有挫败感,如果久了,他们对坚持这件事也就不感兴趣了。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对一项相对于他来说是困难的任务时,我们可以帮孩子把任务拆开来做,然后一步步引导孩子完成,这样每完成一步的成就感就会激励孩子进行下一步,直到完成整个任务。
有时候孩子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给孩子示范,还要和孩子比赛。在比赛中我们故意输给孩子,让他获得成就感,更能让孩子受到激励,坚持到底。
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爱学习,脾气好,有礼貌,那么你就要多读书,少发脾气,不说长道短等等。
很多家庭可能都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房间看书,爸爸妈妈在客厅津津有味的看电视,是不是大声地说笑。孩子被笑声吸引过来看两眼,结果妈妈看到后大声呵斥:“小孩子不许看电视,回房间去。”
平时我们没少和孩子立规矩,可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听我们话。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自行检讨下,有没有以身作则,才会让孩子缺乏自觉性。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做的怎么样,孩子就会学成怎么样。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做的优秀,那么父母应该率先做给孩子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能忽视生活的小细节,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直觉性。
说到最后2,3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我们想要在这张白纸上面建立美好的事物,好的习惯。那么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是非观,坚持不懈的品格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我是立志成为相妇教子,出厅堂入厨房的男人,左手锅铲右手笔,一半生活一半灵魂,只想给孩子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分享日常育儿想法,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
父母面对2岁的宝宝发脾气?
很多妈妈都反映了一个问题,说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便盼着孩子能够快快长大,但是等孩子稍微大点,差不多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反而不如小的时候让人清闲一点,有的孩子还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常会摔东西和哭闹。还有的孩子常常会动手打人,有的大人会不放在心上,有的大人对孩子会大声怒吼,还有的父母会动手打孩子。其实父母这样做是不对的,会让孩子肆无忌惮或者心生怯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待孩子的正确做法吧。
1.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虽然孩子到两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在很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意识,但是这些都是很浅薄的,他们的心智还是都不健全的,所以思考能力是很差的。有的时候父母即使说了百变孩子还是做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多一点耐心,要慢慢对孩子讲解。很多父母就做不到一点,他们常常没了耐性朝着孩子发脾气,你的这种行为要不会让孩子不愿意学习新东西,要不也变得爱乱发脾气。
2.要以表扬激励为主
2岁的年纪正是学东西的关键时刻,孩子词语的大爆发就是在这个年龄出现的。还有其他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年龄开始开展。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多以表扬激励为主,多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倍受鼓舞。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学得更快,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做好引路人,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孩子进步的会更快的。
3.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很多大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以大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的世界,好像认为孩子无所不能的样子。这对孩子来说是的非常不公平的,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展是存在阶段性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对孩子有利的教育。孩子的世界其实是很简单很美好的,所以父母不要用自己复杂的思维去想孩子哦,这会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太大而对孩子实行拨苗助长的手段,小心适得其反。
对于两岁的孩子,很多父母是比较头疼的。但是孩子还是非常简单的,他们什么都不太懂得。这需要父母父母多一点耐心,对孩子多一点了解。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的思维发展阶段,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另外三岁之后是宝宝比较重要的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同时也是宝宝开始培养识字的最佳阶段。当然学习这种东西不能强迫宝宝,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导致以后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一是尊重孩子兴趣想法,多陪伴他,通过玩的方式让他喜欢上学习。搜索【猫小帅学汉字】应用有惊喜哦,比如:我家闺女喜欢抢手机,我就根据她的喜欢,效果非常赞。里面很多冒险故事,教宝宝识字,还有游戏巩固。
不到2岁孩子到底怎么教育的好?
教育是个大概念,如果对于宝宝某方面的教育有疑问,你可以问的具体些。比如:宝宝没有耐心,总爱乱发脾气怎么办?
总的来说,要教育好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言传身教”,这也是最近在各个育儿领域都频频出现的词。
我从我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摘抄出比较经典的一个泰国妈妈的故事:
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妈妈,是贫民窟一个流动水果摊的小贩。生下女儿后,她没有什么高大体面的道理可教孩子的。
看到她在收拾水果,幼小的女儿也来帮忙,拿着刀在菠萝上乱砍,却怎么也切不好。她很想替女儿切了菠萝,但想了想,还是拿起另一个菠萝,沉默不言地在女儿面前切起来。
女儿看后,会心地笑了,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切起来。
女儿看见邻居孩子都拿钱去买冰激凌,馋得站在路口流口水。卖了一天水果的妈妈,看着钱罐里屈指可数的零钱,很想告诉孩子自家的贫困和艰辛。
但她没有。晚上,女儿熟睡后,她把没有卖完的菠萝,切成方块冻在冰柜里。第二天,火辣辣的太阳升高后,她让女儿品尝。
女儿开心地吃着妈妈牌的菠萝冰淇淋,突发奇想:“妈妈,我们应该把它拿出去卖!”
妈妈真给女儿做了一个简易冰盒,里面放三根菠萝冰棍,让女儿去卖卖看。结果,女儿卖了一天,一根也没有卖出去。
看到女儿沮丧地回到家中,妈妈很想指责她:“你这样如何卖出去?”但她只是提醒女儿:“你应该到市场上,看看别人怎么卖东西的。”
女儿到市场转一圈后,飞快跑回家中,在冰盒上画上插图,写上醒目的“菠萝冰激凌,5块钱一根,10块钱3根”,大声叫卖,也很快成了周围最受欢迎的菠萝冰淇淋卖家。
虽然你的宝宝比故事的小主人公小很多,但是教育理念都是一样的。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怎样去做!
关于【宝宝两岁了怎么教育】和【两岁的宝宝每天应该吃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