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线上教育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航页课堂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八岁男孩怎么教育(怎么培养男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时间:2023-05-27 作者:admin666ss 点击:8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八岁男孩怎么教育】,以及【怎么培养男孩子的兴趣爱好呢】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八岁男孩怎么教育,怎么培养男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男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靠从小的培养,父母亲的引导教育,在言传身教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生下来并不是注定是聪明的,首先启蒙教育很重要,通过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努力,以及长期知识的积累。如果不重视,到头来会产生乐极生辈。流传出一句警示语言:闲时不教子,急时咬破喉。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成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长期的教育,环境造就人,环境培养人,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村风民风及父母亲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我们走进一个村庄名叫大旗村,这个村庄靠近南流江河岸,祖祖辈辈靠捕鱼贩卖谋生。

由于前辈缺少文化,全村初中文化毕业的人极少,大多数是小学或文盲。父母亲带着小孩,参加义务劳动,鼓励小孩养好身体,加强锻炼才能有力气做农活。对读书的事一字不提。

在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普及扫除文盲再教育,举办文化夜校,对中青年农民进行再教育作用。

村里人对小孩少年教育采取了放羊式的管理,有的小孩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游手好闲。每天在放学后在家里晒场上,三五成群分成两个小组,做老鹰抓母鸡的游戏活动,可是到了年终考试成绩通知书下发来后,排在班级倒数后面,父母只是批评几句,又不查找原因,说说走过场。

可是,相隔几年后,大旗村人也有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分配到了机关单位上班,激化了村里人教育子女的兴趣。

从启蒙小孩教育开始,就培养小孩从小学习识字的兴趣,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日晒雨淋都坚持接送小孩上学。在父母亲的影响带动下,村风便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新时尚。天下惟有学习高,在村里已形成了一个共识。

四岁小男孩老爱生气怎么办?

孩子生气,来自于最初的占有欲

幼儿期的孩子占有欲很强,他们虽然愿意和同伴玩耍,但由于最初的占有欲使他们无法与同伴很好的分享老师的关注或者关爱,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特征:

你只可以爱我,不可以爱别的朋友。

你只可以夸奖我,不可以夸奖别的小朋友。

我说的是最对的,我做的是最好的。

这些在大人的世界里显得非常幼稚可笑,但在尚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心中,这些想法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

孩子生气,来自最初的恐惧感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因为生活范围的扩大,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胆子小孩子,害怕的东西会比较多,一些在父母看来不算事的事情,在孩子看来也会感到害怕。

孩子有害怕被抛弃的心理

比如:大宝有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心理。每当我因为弟弟做对了某些事情而夸奖弟弟、或者亲了一下、抱了一下,大宝一定会想办法找个借口让我来抱一下他、亲一下或者表扬一他。如果不抱、不亲、不表扬,那神情就很可怜,感觉像被抛弃了一般,他会觉得妈妈不够爱他,更爱弟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哭泣。

孩子有怕做不好的恐惧心理

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并且身边有了更多的可以比较的对象。

朋友曾跟我讲过自己儿子一个经历,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打篮球,朋友的儿子平时很少玩球,上课的时候就不太会拍球,而有一些小朋友拍球拍得非常好,朋友的儿子回来后就很羡慕,对她的妈妈:“妈妈,我班上的***很会打篮球,可我不会。”

于是,朋友在周末的时候特意带儿子出去打篮球。刚开始拍得并不顺利,拍了几下之后,孩子觉得自己还是不会,便有点泄气,把球放在一边,生气地说:“我拍不好,我不会。”

孩子生气,来自自身莫名的情绪

大人有些时候会有一些莫名的情绪,孩子也是一样的,这种情绪出现的时候,可能是多种情绪掺杂在一起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比如开学的时候,送儿子去坐校车,有看到这样一对兄弟,哥哥一到校车旁就赶紧上车找座位坐下来,而弟弟一直在校车旁徘徊,一边用手牵着妈妈的衣角,一边眼睛看向哥哥。

他的妈妈跟老师解释说:“孩子一直很想像哥哥一样去上学,现在终于到年龄可以去了,却又不敢了。一方面因为可以跟哥哥去上学而兴奋,一方面又因为离开妈妈而焦虑。

孩子遇到这种复合型情绪时,是很难正确地分辨和正视它,这时就需要大人的帮他梳理。

当孩子有这些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包容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其实是需要大人充分接纳和认同的。就拿孩子上课回答问题一事来说,这时可以这样问孩子:“如果老师点你回答问题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老师会更喜欢我。”“我不想让别的小朋友把我的老师抢走,我希望老师只表扬我。”对于孩子的这些情绪,我们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认同。

妈妈可以这样说:“哦,原来小宝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

孩子会说:“是的,非常喜欢。”

如果妈妈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愿意回答问题是很好的一种现象,说明你很积极,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在听老师听讲。但是,如果老师一直都只让一个小朋友回答问题,而不让你回答问题,那你会不会很伤心呢?”

这样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理解,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坏孩子,即使只得到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也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爱。

学会捕捉孩子情绪微小的变化

一般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当孩子有些情绪波动的时候,父母就要留意和进一步观察了,避免将孩子情绪激化。

今天早上,叫孩子们起床上学的时候,小宝因为没睡够还不太想起来,但时间已经已经到了,必须叫起床换衣服。

开始他假装躺在床上继续睡,叫了他三四遍,他开始慢慢地爬起来,眯着眼睛说:“妈妈,我想在家睡觉,我还很困。”

曾经我也试过在这个时候非常急躁、粗暴的告诉他:“不可以再睡觉了,不然赶不上校车了。”最后引发的结果是,他也一边哭一边发脾气,还不配合穿衣服。

而这一次,即使我知道他是假装的,还是柔声告诉他:“妈妈知道你没睡够,但是没办法,校车就快到了,我们中午到幼儿园早点睡。”

越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大人越要保持低声调、情绪冷静,这样才不至于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孩子知道如何思考、解决问题时,生气的几率也就会下降很多,不会变得特别无助。

比如孩子因为打篮球的事情而觉得沮丧,这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你很想像***一样把球拍得非常好是吗?”

孩子会点头。

再问,“你觉得我们有没有办法能够像他一样把球拍好呢?”

这时孩子可能会说:“模仿他,多练习等各种建议。”

当问题有了解决办法的时候,孩子就不易束手无策。我们终究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学会如何自己独立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难倒。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宝宝识字的经验吧,我家宝宝两岁半的时候我就已经教他去认识简单的汉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点含糊,毕竟不是当老师的,之后我就在网上买了些带图的卡片和书本让他认识,不过效果不明显,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损坏,

而且宝宝什么都想往嘴里塞,有些比较小的拼图什么的,就怕宝宝吃了,后来发现了一款APP【 猫小帅识字】,真心推荐大家使用,里面有很多的冒险故事,还有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动画和图形,我家宝宝特别喜欢听,平常特别好动的他,一看这个就安静的听故事 。各种游戏关卡让宝宝重复学习汉字内容,加深记忆,让我这个陪宝宝玩的麻麻都觉得好玩有趣。所以极力推荐你去试试。

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用?

你好,葡萄妈来回答这个问题。排除因为生理原因身体不舒服导致的哭泣,孩子的哭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发泄。

哭泣并不是坏事,有治愈情绪的作用,但如果孩子经常哭泣就说明孩子不懂得如何排解情绪,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用哭泣这一种办法。

我们在允许孩子哭泣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和处理事件。具体方式分为4步走。

第一步,陪伴。

孩子哭时,停下手中的事情,可以蹲下和孩子在同一高度。抱抱他,陪着他,不制止他哭,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倾听。

在他耳边用平和的语调说,孩子,我看出来你很难过,可以对妈妈说说你因为什么难过呢?可能这个时候他还不想说,继续哭。那就静静地陪伴,安抚,过一会孩子会说的。

第三步,帮助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愿意说给你听,等于他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这对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如果孩子觉得不想和你说,不愿和你说,那么他的心门对你就是紧闭的。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我好难过,你都不陪我玩/小朋友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是的,妈妈没有陪宝宝玩/小朋友把你的玩具弄坏了你很难过,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你觉得很委屈,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你很难过所以哭出来了,妈妈有时也会难过,你想知道妈妈是怎么把难过吹走的吗?我们一起试一下妈妈的方法好不好?

当孩子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可以带他体验一些其他发泄情绪的方式。如在海绵垫子上用力蹦跳,玩枕头大战,把难过对着窗子喊出来让难过被风吹走,找一支笔一张纸让孩子使劲画线把难过画在纸上,或者去楼下跑一跑。发泄完情绪,记得告诉孩子,下次再伤心难过的时候除了哭,还可以有很多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

第四步,分析事件,制定规则。

先处理完情绪,再来处理事件。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是什么。除去生理原因,孩子总是爱哭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不满足就哭,不守规则而哭

孩子想要什么得不到满足而哭时,就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比如看电视,就要和孩子对看电视时间达成一致。看多久,用二选一的方式,20分钟还是半小时?让孩子养成看完自己关电视的习惯。

八岁男孩怎么教育(怎么培养男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热门话题

比如家长忙事情孩子总是来打扰,可以在忙之前和孩子约定好。现在是妈妈工作时间,半小时后妈妈来陪你玩,你是想先自己看绘本还是找爸爸陪你玩一会积木呢?必要时可以用番茄钟来定时,番茄钟一响,家长就兑现承诺来陪孩子。这样也可以让孩子有时间的概念。

再比如买东西,一次只买一个玩具。玩具和书从哪儿拿的放哪儿去。一次只拿一样玩具来玩。

画画手工做好了要收拾桌子。可以家长身体力行来示范或者通过绘本故事中角色的榜样力量让孩子理解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被冤枉,受委屈,被欺骗

孩子被冤枉受委屈的时候,教会孩子要勇敢的表达。如果是家长做错了,也要诚恳向孩子道歉。

同时家长也要做到守约定,不随便敷衍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实在有特殊原因做不到也要诚恳道歉和补救。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家长讲诚信,孩子守约定。

3.物权问题,自己的东西被弄坏,被拿走

孩子因为玩具被弄坏而哭泣,首先是因为东西坏掉了不能玩了很伤心,然后是东西坏掉了这件事不知道如何处理。

所以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很重要。让孩子这样说“你弄坏了我的玩具,我很难过,你要向我道歉。”“你不道歉的话,以后不可以再玩我的玩具了。”对于坏掉的玩具,能修好最好,修不好也要让孩子接受这个事实。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玩具掌控权在自己手中,自己可以制定玩玩具的规则,并且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这样孩子就会自己思考,怎样让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小心一些,不弄坏我的玩具。他可能下次就会自己说“我的玩具你玩的时候小心一点,别摔坏了”。

让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别人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遇到事情只能哭泣。

4.被恐吓,被威胁,看到吓人的东西,害怕

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看起来可怕的事情,奇怪的东西会让孩子产生不好的联想而哭泣。让孩子及时表达内心的恐惧,家长来消除孩子的恐惧和害怕。

告诉孩子很多事情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和想象中的可怕。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现实。故事中吓人的怪兽并不会出现在现实中。邪恶一定会被正义战胜。

5.遇到突发事件,正在做的事被打断,秩序被打乱,不知道怎么处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遇到突然停电会哭,突然有人拿走了一块他摆好的积木会哭,他按照自己顺序放好的鞋子被别人动过方向不对了会哭,有客人来敲门必须他来开别人开了他就会哭非要重新开一次。

孩子有以上的表现说明他正在建立秩序感,孩子在建立秩序感的同时可以获得安全感。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随意破坏孩子的秩序感。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事情已经发生,可以重新开始再做一次。

最后总结:孩子哭泣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发泄。家长首先认同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尝试更多的情绪释放方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最后冷静分析哪里做的不对,或者怎样做可以更好解决问题。

你会不会打他?

感谢邀请和关注,我是【奕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一岁多,其实也就慢慢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所以他不听话是很正常的,这个是因为孩子小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出现的不良行为。

对于宝宝来说,一岁仿佛是一个神奇的时间点。自从我儿子过了一岁,从前那个顺从听话的乖乖小绵羊,转变成了一个不听话蛮不讲理的小魔王,稍微不顺他的意他就发脾气、哭闹、喜欢扔东西,甚至还打人。

一岁多的宝宝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通过行为或者语言拒绝大人的安排,比如,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该洗澡的时候拒绝洗澡,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

更让人费解的是,还学会打人,尤其是你不顺他意的时候,他就会通过发脾气来反抗,表现出非常叛逆的一面。

于是很多父母对宝宝的这些行为采取了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责骂吼叫、打手掌、打屁屁、关禁闭等。但长时间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都是当时管用,过后还是会重演。

所以很多父母会烦恼和困惑,孩子为什么反复是这样呢?到底该怎么办呀?

011岁多的宝宝为什么会“不听话”呢?

一岁左右的孩子,慢慢开始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也就是物权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听话,叛逆等现象,这时候,父母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都听过“terrible two”,即可怕的两岁,说的就是宝宝到了两岁左右,会出现的不顺从、不听话或者表现出一些执拗的行为,即我们所谓“叛逆”,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敏感期的突出表现。

事实上,自我意识敏感期从1-2岁就开始萌芽了,最明显是2-3岁,所以除了Terrible Two,也就有了Horrible Three的存在。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要学会理解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阶段,当我们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的,我们就会想办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而不是通过那些惩罚、打骂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屈服于我们。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02那么,该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这个时期的“熊孩子”呢?

1. 端正心态,控制并诚实对待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不听话、乱扔东西,或者打人的行为,我们除了要理解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端正态度,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情绪化去解决问题。

说实话,面对“熊孩子”,我们说不生气肯定是假的,但是我们又不能通过情绪化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孩子是通过身边的人的情绪,并反馈形成他们的行为边界的,而父母真实的情绪,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反馈。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当然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啦。孩子打人,做错了事,我们当然可以生气,而且我们更加应该真实地把我们的情绪告诉孩子。但我们尽量应该管理自己的情绪化行为,比如吼叫、打骂。

这里要明确一点,“情绪”和“情绪化”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我们人人都有情绪,但不该情绪化去解决问题。

当孩子打人或者抢玩具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冷静,深呼吸,并且告诉孩子,你打人、抢别人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

而且这让妈妈很生气(情绪),而不是假装自己不生气,等妈妈冷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管理自己“情绪化”的行为)

2. 坚定原则,确立边界意识。

孩子是需要大人给予一个正确的行为边界的,错了就是错了,不该做的事就不要去做。

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宝宝,并不是真的是在打人,可能也是他们寻求他人关注或者表达自己喜欢对方的一种方式,只是他们不会掌握手的力度。

这种情况下,你还可以这样引导宝宝,首先跟宝宝说,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不可以打人。然后你可以用不同的力度去拍打宝宝,当力度比较大,宝宝明显感觉到痛的时候,你就可以跟宝宝解释说,你看,你刚才打妈妈就是这样的,会让妈妈感到疼。

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打人的,所以你要掌控好手的力度,太大力了别人会感到疼,引导宝宝去体会和明白别人的感受以及想法。

3. 利用绘本,引导孩子学会用手语表达。

在育儿路上,绘本绝对是一个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好方式。比如,我们家就有买《小熊宝宝》绘本系列,里面的《你好》、《好朋友》、《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等等。

利用绘本,让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手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的一些礼仪规范。读绘本时,你还可以和宝宝进行场景模拟演练,模拟绘本里的主人公,学会和玩伴一起分享玩具、交换玩具、一起玩游戏的好习惯。

我也经常把绘本里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我知道儿子很喜欢小狗,带儿子出去遛弯时,见到小狗或者其他小动物,我会对儿子说:“宝贝,来跟小狗狗打个招呼,说‘哈喽,嗨’”。

现在他虽然还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但每次见到小狗狗,他都会自己招手,走的时候,也会做拜拜的手势。见到亲戚朋友,他也会以这样的方式打招呼,自然也就不会用打人的方式去表达他自己了。

4. 创造机会,父母正确引导+以身作则。

1-2岁的宝宝,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刚刚初步发展,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是超强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榜样,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事就打他,骂他,甚至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这种“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也是打骂、关禁闭的方式不可取的原因。

平时父母在家,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打对方,也不要通过拍打的方式表达亲昵,“打是亲,骂是爱”的表达方式已经过时了。

要知道,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应该要采取的是正面的管教和正面的强化,而不是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去复制我们的行为以及错误的教育方式。

此外,平时和宝宝亲密接触时,尽量避免让宝宝拍打自己的脸;在公共场合活动玩耍时,在宝宝伸手做攻击性行为之前,应及时拉住他的手。

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姐姐,还记得绘本里的小熊是怎么跟好朋友打招呼的吗?它们是通过“握握手”或者打招呼说“Hello”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友好的,对吧?我们也这样跟小姐姐说“哈喽”吧。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宝宝改变了以前的打人习惯,见到别人都会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或者用语言表达说出“嗨、哈喽”。

【奕妈说】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行为,只是这个阶段孩子经历的一个自我意识萌发的敏感期。

我们要明白育儿路上,我们会经历孩子的不同时期的敏感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所经历的敏感期,再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

我们要做成长型的父母,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实际上,育儿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育己的过程,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做父母最美最有意义的旅程。

我是奕妈,职场妈妈&自由撰稿人,家有一枚可爱小暖男,专注宝宝护理、教育、成长知识分享,欢迎有经验的妈妈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一起借鉴,育儿路上一起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于【八岁男孩怎么教育】和【怎么培养男孩子的兴趣爱好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