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著名诗人屈原在他的诗《天问》中向天空提问,表现了探索宇宙的精神。“田文”成了我们行星探索项目的名字。”
在王琼的报告中,他强调中国一直与国际合作伙伴在太空活动方面进行合作,希望共同努力。“现在是我们以人类的名义开始远征星辰大海,建立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的时候了。”
“在一次任务中观察木星和天王星”
根据他在现场展示的任务计划,田文二号探测器计划于2025年左右由长征三号乙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近地小行星的采样和返回,观测主带中的一颗彗星。
王展示二号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观测概念图。
下一个田文3号将进一步推进火星探测进程,目标是返回火星样本。王琼在报告中说,田文3号将分为两次发射任务,依次将着陆组件和轨道返回组件送往火星。发射任务可能在2028年或2030年左右进行。
展示王琼田文3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的概念图。
“天4号”首次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的大行星。它的目标是在一次任务中访问木星和天王星,计划在2030年左右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王琼说,“田文4号”将分为两部分,一个飞向木星的主探测器和一个飞向天王星的辅助探测器。具体的科学任务尚未确定。
关于这次深空探测任务的技术细节,王说,探测器将分别经过金星一次和地球两次,以便借助引力弹弓效应飞向木星。探测器到达木星系统时会分离。主探测器聚焦木星和木卫四,副探测器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飞向天王星。
天4号任务概念图
接下来的“嫦娥奔月”将瞄准月球背面和极地。
嫦娥六号任务概念图
在嫦娥六号任务中,中国还将积极与国际伙伴合作。据报道,嫦娥六号着陆器将携带法国的氡探测器欧洲航天局和瑞典的月球阴离子探测器以及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该轨道飞行器将携带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体星。这些有效载荷的技术对接方案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嫦娥六号将携带国际合作伙伴的设备
接下来的嫦娥七号任务,重点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特定的调查,探测月球永久阴影区是否存在水冰。王琼表示,该任务将包括两次发射,第一次是在2024年发射鹊桥2号中继卫星,然后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
嫦娥七号将在阿联酋携带一个重15公斤的轨道器和一个重10公斤的月球车。着陆器计划在月球南纬85度以上的环形山附近着陆,轨道器将在200公里的环形轨道上运行,倾角为90度。
嫦娥七号任务概念图
计划于2030年前发射的嫦娥八号将拉开月球科学研究站建设的序幕。王琼说,它的目标将是完成国际月球科学考察站的基本型,同时执行月球物理场调查地质调查月球原位资源提取实验和地球宏观现象观测等任务。
“勘测建设使用”分三步走,月球研究站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
“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未来如何更有效高效可持续地开展月球探测。所以基于我们自己的门槛和国际趋势,我们提出了月球科考站的设想,在月球南极设置设施,进行大规模的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我们相信这将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王琼说,国际月球研究站是一个全球参与的国际科学计划,将成为世界上所有伙伴广泛交流共同贡献和分享利益的平台。
月球研究站工程将采取“探索建设使用”三步走战略。王琼说,第一阶段包括嫦娥五号
第二阶段计划于2030年左右开始,嫦娥八号任务将是建设阶段的第一步,它将建立一个具有指挥和通信设施的基本月球研究站。后续的ILRS 1号到ILRS 5号任务将在月球表面部署更多的基础设施,并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将逐步升级基本类型的科学研究站,并在2035年前使其成为功能齐全的设施。”王琼说,此后,月球研究站将进入长期使用阶段,开展多维度连续的科学活动。
建成后的月球研究站将由五部分组成:月球航天飞机设施月球长期支持设施月球运输和运行设施科学研究设施和地面支持与应用设施。它将侧重于五种科学研究:月球地质考古天文观测地球和太阳关系的研究科学实验和资源利用。
解读国际月球研究站的五个组成部分
根据现场发布的任务计划,“ILRS一号”将部署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在月球表面建造一个长期能源供应模块,并开展地质调查多源粒子探测和样本采集。IL-2任务将建设和扩大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并执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和实地调查等任务。
嫦娥八号ILRS一号和ILRS二号的任务规划
在此基础上,ILRS三号任务将把采集的月球样本送回地球,并利用探地雷达对月球进行进一步的地质调查;ILS-4任务计划建造核反应堆等长期能源支持模块,并在月球表面开展太阳地球和月球空间的物理观测和生物科学实验。
最后,ILRS五号任务将建设月球观测设施,提供长期科学探测和资源利用能力,并开展月球天文观测和日地空间环境探测等实验。
ILRS三号ILRS四号和ILRS五号在月球科学考察站建设阶段的任务规划
“现在是提交合作意见的好机会”
发表评论